第(2/3)页 她埋怨道: “熙儿什么都好,就是不会持家,哪有十万钱去换一块玉佩的道理。” 说着,她转头看向桓温: “我怎么从来不知道熙儿还有一块家传的玉佩?” 桓温得意的笑道: “哪有什么家传玉佩,这是熙儿效仿商公,与民立信。 “以区区十万钱,抚纳獠人之心,真不愧是我桓温的儿子。” 司马兴男白他一眼: “还不是从我肚子里生出来的。 “只恨那何充福薄,看不到我儿今日的成就。” 桓温劝慰道: “何相在世时,对我有恩,如今斯人已逝,死者为大,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。” 司马兴男嘟嚷两句,也不再记恨亡者。 时间来到永和四年(公元348年),朝廷关于伐蜀的封赏也终于下达。 桓温作为伐蜀主将,拜征西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临贺郡公。 袁乔进号龙骧将军,封湘西伯。 益州刺史周抚晋爵建成县公。 朱焘为平西将军,其余诸将,各有封赏。 身为嫡长子的桓熙也被桓温确立为世子,成为西部六州实际意义上的储君。 正当众人为朝廷的封赏而欣喜不已的时候,永和四年,五月,梁州刺史,桓温谋主袁乔却在汉中一病不起。 闻听噩耗,桓温如遭雷击。 如果说桓熙是他的左膀,那么袁乔无疑就是桓温的右臂,灭亡成汉,仰赖二人之功。 袁乔命人送来密信,他自知命不久矣,在信中与桓温诀别。 桓温捧着信纸放声大哭,见者无不动容. 若非他身居重任,轻易不能离开荆州,桓温非得前往汉中,去见袁乔最后一面。 同袁乔的诀别信一同被送来江陵的,还有他发往建康的奏表。 袁乔在将死之际,举荐益州长史、蜀郡太守桓熙为梁州刺史。 今时不同往日,如今桓熙在蜀地的政绩,已经证明了他能够担任方面之任,而益州长史兼蜀郡太守的身份,接任梁州刺史一职,也能够堵上悠悠众口。 袁乔与桓熙的交情不错,在伐蜀的过程中,二人时常不谋而合,袁乔不知道桓熙作为穿越者,早已洞悉他的想法、态度。 因而,生出知己之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 当初,是桓熙坚持将司马勋逐出梁州,如今,袁乔推荐桓熙接任自己,也是在投桃报李。 桓温命人将奏表送往建康,又遣人入蜀,召桓熙东出,前来江陵。 不久,梁州刺史、龙骧将军袁乔病逝于汉中,桓温痛失一臂,哀恸不已。 第(2/3)页